老师啊!我们都在你的膝(旗)下

老师啊!我们都在你的膝(旗)下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个时候
我们都是幸福的
在人声鼎沸、拥者如潮的邯郸体育馆里
在成都万人演武如五月鲜花竞相开放的体育场边
不论你是手把手耐心细致地教我们一个动作
还是生气时大骂我们学了几年还不会走的太极步
我们感到的都是你比慈母还慈祥比仁父还仁爱的父爱
难怪在永年,三个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老拳师
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人们面前
对我们都说了同样一句话:
“你们能在林老师门下学太极拳,真幸福啊!”

是啊!我们能在你的膝(旗)下
我们感到很幸福

我们都是太极拳的爱好者
没有你的时候
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太极拳
你的一句话
就使我们顿然醒悟
原来太极拳就在我们身边
你一挥衣袖
就让我们看见了原来太极拳可以这样轻松地舒服地
把人发得很远
你的一个眼神
就让我们明白自己做了半天还是做错了的那个动作
甚至你的一个飘然转身
竟使我们欲哭无泪、欲罢不能,最后豁让开朗
高兴得跳了起来

没有你
我们不知道在太极的黑暗里
还要徘徊多久

在我们的眼中
你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就是你
你的一招一式
你的一呼一吸
你的每一个蓬掳挤按
你的每一个采裂肘靠
无不闪耀着太极圣灵的奕奕光彩
你每一天的起床安歇
你每一路的谈笑风声
你每一回的示范演绎
你每一次的腾然发放
无不带着先师李雅轩的卓然神韵

在你的面前
大师,没有了
名家,暗淡了
教授,成了你的学生
学生,成了你嗷嗷待哺的婴儿

我们这些学生,就是你哺育的婴儿
你象母亲一样
用你那富含太极营养和人生哲理的乳汁
一次一次地、一点一点地
喂养我们长大
听着我们拔节长高的声音
你露出母亲成功的骄傲
看着我们淘气贪玩地不好好练功
你会毫不忧郁地在我们的屁股上打一巴掌

我们总是围聚在你的身边
等待你表扬我们那个动作又做得好些了
而那个偷懒耍滑、躲在你身后的学生
会在你严厉地喊出他的名字的时候
吓得浑身哆嗦、颤颤惊惊地走出来

老师,你告诉我们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就是文化拳
没有文化,就学不好太极拳
学好了太极拳,也就学好了文化
那么,什么是文化?
文化就是文明和大众化
文化就是知识、智慧和理想
文化就是习惯,文化就是传统
文化就是:孩子不是象妈,就是象爸
太极拳就是让孩子学母亲惊人的美貌
学父亲高大的形象
太极拳就是优秀的传统
太极拳就是良好的习惯
太极拳就是知识的聚集
智慧的结晶
人类理想的最高实现
太极拳最文明,太极拳最普遍
所以说,太极拳就是文化拳

老师,你告诉我们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就是智慧拳
没有智慧,哪有太极拳
“遥想祖师张三丰
拳义精出少林中
独上武当悟太极
九大奇迹后人颂

更有杨祖露禅宗
陈家沟里三从容
十八满载归京城
无敌美名飘入风

露禅二子杨建侯
传子澄甫名渐红
澄甫定架一○八
杨式太极一家用

澄甫高足李雅轩
曼青师弟最信奉
雅师战乱避四川
这才传到老师中”

老师啊,原来你是杨式太极第五代传人啊!
难怪你的文凭不高
不如讲师,不如教授
但你的智慧却是惊人
让讲师不讲,教授听你教授

老师,你告诉我们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就是哲理拳
所谓哲理就是哲学的哲
事理的理、纹理的理
哲学太深奥了,我们简直不懂啊
事理略知一二,但是说不清楚
然而纹理是可见的,也是可爱的
树木的年轮、岩石的剖面、女孩的笑脸
太极拳就是用最慢最细的身体语言
让我们看清楚事物的直观表现
太极拳就是用“四两拨千斤”的
深刻而简单的动作
让我们体会到复杂事物本来的那一面
太极拳就是用最原始的圆周运动
再用一个圆加一个正弦周期的弧线
组成一个清晰明了的符号
来向我们解释
太极拳与唯物的
太极拳是辩证的
太极拳就是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的最好体现
太极拳就是哲理拳

老师,你告诉我们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就是道德拳
据说,我们的道德之师老子
宏天地之大道、集众人之美德
献给世界一个最好的东西——道德
祖师张三丰,尊从老之的天愿
创造了我们的太极拳

太极拳就是道德拳
太极拳出手不伤人,与人总为善
太极拳使人心平气和,从容不迫
太极拳不争不顶不丢不抗
太极拳遇弱不欺遇强忍让
有谁见过太极拳把人打得鼻青脸肿
把和平的人们打死打伤

太极拳最讲道德
没有道德的人,练不好太极拳
练好了太极拳,也就有了道德
所以说,太极拳就是道德拳

老师,你告诉我们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就是健美拳
而且是最大众化的健美拳

谁不喜欢健美呢?
健康、快乐、风度翩翩
安宁、从容,如神似仙
可是美貌不是人人都有
史太隆的肌肉,中国人未必说他美观
孩子太小,发育不全,健美与他何干
老人太老,朝暮向晚,健美与他何缘
早起的,忙着进货,健美哪有时间
晚睡的,彻夜伏案,健美哪有地点
喂奶的,孩子要哭,如何去健美锻炼
喝叱的,儿子留级,哪儿有健美开班

但是只有学了太极拳
人闲的,可以在公园路边慢悠悠的打上一天
上班的,可以随意安排,上午下午或一早一晚
紧张的,可以打几分钟,就在课与课之间
着急的,可以打个起势,连神经都可以舒展
甚至躺在床上的病人
都可以立式呼吸,动一动太极意念

这就是太极拳
无处不可以练习的太极拳
无人不可以学会的太极拳
难怪世界称之为第九大奇迹
原来,太极拳就是健美拳

老师,你告诉我们
什么是太极拳?
……
……
(未完待续)

——————————————————————————–

林墨根在北海谈练太极拳之道

北海市武术协会
合浦县杨式太极拳协会

1999年7月9日至12日,杨式太极拳太斗、四川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林墨根大师偕其子林文涛(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副会长)及张界清师徒三人,应北海市武术协会、合浦县杨式太极拳协会邀请,莅临我市讲学。一时间,太极爱好者云集北海,大家就平时自己练拳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太极拳理论中某些模糊不的地方,如:拳架方面、劲道方面,拳架、招式的临敌应用方面、拳架招式应用在推手方面等等,纷纷当面向林老请教。林老一一给予解说,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时叫其中一人上前与其推手。同道们纷纷上前与林老推手,亲身感受这种平时只能在书上看到的东西,亲身领略林老的神气太极功夫。合浦县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陈开平先生与林老推手后,深有感触地说:“林老的劲道真是无从捉摸,刚知道其劲道从某方向来,想随之或化或截,其第二个劲点立时逼来,,正是自己失重的致命点,真是越化越被动,只有挨打的份,林老的听劲功夫真是高!”已经练习30年之久的杨德华、许伟杰先生亦有同感,他俩说“按林老的腹部、胸部可以略略感知林老的太极内功是非常的深厚,任你使尽全身力气去按、去推,他不动时,我们是不可能将他推动的。林老已是81岁的人,他的腹部可以吸尽别人加上去的力,使推的人有种突然间落空的感觉,自己的重心亦随之失掉,这时如果他要用一根手指来打你,你也一样跌出去。从理论上讲,太极拳的十三式:蓬、捋、挤、按、采、裂、肘、靠、进、退、顾、盼、定,这个‘定’字放在最后,也应该是最难练的,而林老很随便就象没有人去推他一样,我们虽然跌了不少次,吃了些苦头,但也非常值得,起码使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太极功夫”。
林老还根据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对于练拳时如何求得自身平衡,如何松肩,转胯,保持中正,虚实转换以及各招式劲道等均有精微独到的见解。推手方面,他不仅总结了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定型方法,创造性提出要求得运动中的平衡,关键在于“接意”,而且精辟地将推手要领概括为“沾连不脱、步活身灵、缠绕拿跌、顺势发放”,发劲要“干脆利落,脱得开,放得远”。这些被中国武术研究院定为推手竞赛的方向和技术准则。
林墨根先生认为,杨式太极拳走架中要求得自身的平衡,松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根本的一个要领,是每一位太极拳练习者应不断追求的目标。这是因为能松才能沉,能沉才能柔,能柔才能轻灵,能轻灵才能练就虚无气势,从而步入太极拳的上乘境界。
在行功走架的动态中,他说一全身松柔,身体任何部位都没有丝毫僵滞的力,这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即使有名师指导,也只有经过长时期盘架的磨练,才能逐步达到,而且是没有止境的。这中间涉及许多要领,甚至可以说,几乎绝大多数太极拳的要领,都直接或间接与松有关。有一处不符合要领,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走架的松柔。
当然,这不等于说松没有它的自身规律可循他说,如果在走架中身势不稳,为了使身体由不平衡恢复平衡,必须通过肌肉与关节的收缩来恢复平衡,这样产生了僵力,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紧张。因此,掌握走架中求得自身平衡的方法,对于实现松这一要求,是至关重要的。林老深有体会地告诉北海的太极拳爱好者:学太极拳,拳架为体,推手为用。推手是太极拳术的精华和实际展现。
太极推手作为一种两人搭手按照拳架中的基本招法进行对练或竞技的对抗性活动,攻防兼备,不仅可以自卫防暴,也是检验自己和对方功夫深浅的一种手段。不练好推手,就很难深入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技艺要求。所以,他在推手上用心最深、用力最勤,不仅熟练掌握了定步、活步、行步、乱环等10来种推手的方法,而且精研了前贤总结的“太极八法”和“太极十三势”,练出了“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极为灵敏的知觉感应和“懂劲”功夫,真正做到了出手轻灵,不丢不顶,沾连粘随,舍己从人,发劲如放箭,牵动四两拨千斤。北海武术界太极拳好手与之搭手,即觉得林老有股力将其控制于股掌之间,轻易被其夺志,拔掉根。或者手足无措,站立不稳,总感觉到无从着力,难以捉摸。时而感到坚如钢,无坚不摧的强大内劲如排山倒海之势涌来,使人无法抵抗;时而感到林老的劲道若隐若现,飘飘渺渺,正如书上所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牵动四两拨千斤之太极至高境界。
整个场地,自始自终回荡着林老那中气充实的讲课声,除此之外,别无杂音。这体现出学员们的求知欲望和对林老的尊敬。
林老精辟的论述,独特的观点,高超的技艺,常常搏得爱好者们雷鸣般的掌声。三天时间在学员们那如饥似渴般的听讲中悄然滑过,虽然时间是那样的短暂,但学员们通过听课,知识得到了很多刷新,更通过与林老的交手,大家悟出了很多道理,受到了“顿开茅塞”之效。
林老这次北海之行圆满结束了,学员们纷纷与林老合
影留念,林老鼓励每个学员刻苦钻研,挖掘太极拳的奥秘,共同努力将这一祖国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这次辅导,将促进当地群众性太极拳运动的蓬勃发展。

Talkasme于2000.01.17
摘自《太极》杂志1999年第6期

李雅轩老师小传

李师椿年,号雅轩,河北人。平生酷好太极拳,早年从杨澄甫学习,朝夕追随,口传心授,前后历十余年之久,对杨式太极拳悟解精辟、不同凡响。继随其师在上海、杭州、南京教拳,与海内武术名家广为观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抗战以后,寄居四川,继续教授和推广太极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四十年如一日,誉满西南。对继承祖国宝贵遗产,增强人民体质,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李师为人耿直,心思细致,好学深思,专心一意。练拳架式,气势磅礴,神意内敛,静如山岳,动若江河。教拳严谨有法,善于抓纲领,识大体。推手、散手,来之不知,去之不觉。发劲充实、变化奇特,灵妙无比。
一九五三年,在天津举行全国武术表演会,对李师评价甚高,当时报纸赞为“气魄雄伟、舒展大方”。
李师于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一日,逝世于成都,享年八十三岁。

太极拳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总须完整一气,向前后退,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下略)。

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时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祥辨焉。是为论。

十三势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会沉着,乃能提得起,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发劲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运劲如白炼钢,无坚不摧。形如博兔之鹰,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如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密矣。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必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参加拍摄中央电视台和永年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系列专题片《太极纵横》之情况简介

中央电视台和永年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八集大型系列专题片《太极纵横》,汇全国各地开展太极拳之盛况,集当今太极拳坛之精华,深掘太极先贤之学理,察各派师承源流之根砥,究太极技艺之精奥,倡”太极有神功,腾然壮国威”之赞歌。
本片摄制过程始终贯穿务实求真之科学态度。今年六月十六日,《太极纵横》摄制组在总编导王银良先生带领下,来到四川。按照拍摄计划,以【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为拍摄重点,拍摄场景以会长林墨根的被正式授牌”蓉城武林之家”的家里为主,外景有新华公园、青城山、青羊宫、武道研究所、峨嵋山、乐山、武侯祠。新华公园有一百多位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大型集体表演,我们研究会有几十名会员参与了拍摄活动。
几次大型集体场面和多次小型集合场面,均载入了历史镜头。
总编导王银良先生非常感谢我们研究会的密切合作,使这次拍摄活动完成了最理想的计划,并有新的思路突破,还有些意外的收获。本打算只拍摄三天的,结果拍摄了十三天。王编导表示非常满意,他说这十多天的成功拍摄,为《太极纵横》电视片的完美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摄制组在离开四川前,和我们研究会座谈,双方慎重地交换了意见。王编导说,该片在后期编辑制作中,要以”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为重点,把会长林墨根的高尚人格、治学态度和精湛功夫,以及会员们的全面功夫和出色表演,作为《太极纵横》电视片中的核心内容,以示天下。最后王编导给予了最高的评价,他说∶”太极源流在永年,推手功夫在四川。林墨根老师就是全国太极真功夫的楷模!”
《太极纵横》电视片将于今年底,在中央电视台1—8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并向各省市电视台推荐播出。该片播出前后拟在京举行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和研讨会。摄制组希望我们【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共同来开展这些活动。

==完==

talkasme 2018.5.12 15:17:32

转载请注明:《老师啊!我们都在你的膝(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