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不再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为什么?
2020年02月20日 13:53:20
来源:武汉晚报
湖北省卫健委2月20日公布:19日,全省新增确诊病例349例,其中武汉市的新增确诊病例为615例。武汉市从2月2日至18日,连续17天新增确诊病例超过千人,2月19日这一数字终于“跌回”三位数。
为何全省新增确诊病例数小于武汉,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的?
确诊病例数为何这样计算?
据了解,这与国家卫健委2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对于“诊断标准”的修改有关。
第六版中,“诊断标准”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见下图)。
而第五版的湖北省“诊断标准”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三类,其中对“临床诊断病例”的描述是“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由此可见,根据第六版,也就是最新“诊疗标准”,确诊病例必须至少满足以下病原学证据中的一个:
1、核酸检测阳性
2、基因测序高度同源
而此前第五版“诊疗标准”中的“临床诊断病例”因不满足核酸检测阳性,所以不再被划定为确诊病例。
如何看待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被取消?
在第六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CT不再作为临床诊断标准,我们是否又回到了原点?
针对这一问题,其实早在2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教授张笑春就曾做出预判。
张笑春介绍,核酸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资,甲流和乙流的病毒核酸不同,新冠肺炎和sars的病毒核酸也不同,核酸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到底是被哪一种病毒微生物感染,这种确诊方式非常严谨。与之相比, CT是一个间接证据,多用于辅助诊断 。
既然如此,为何在2月3日,张笑春呼吁将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张笑春解释,这是因为核酸检测的检出率仅40%左右,存在漏诊的可能。
首先是试剂本身的研发时间短,仓促之间无法追求完美;
其次,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来自各个科室,并非人人能够熟练掌握咽拭子采样的技术;
此外,不同于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新冠肺炎发生在下呼吸道,患者以干咳无痰为主要表现。没有痰,咽拭子就很难采集到有效的样本。
2月初的现实情况是,湖北省作为疫情的重灾区,疑似病例的存量太大。大量疑似病人因核酸阴性无法确诊,得不到集中收治,对疫情防控十分不利。因此, 采取CT作为临床诊断标准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手段 ,仅适用于此时此地,换一个时间,换一个场景,可能就不适用了。
张笑春说,从12日以来的数据看,湖北省疫情在大的范围内得到了控制,此时诊疗方案做出调整并不意外。“我不认为是回到了原点,相反,我认为我们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来源:武汉晚报 采写:记者武叶 黄琪
相关报道:
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高于湖北全省?这个数据你看懂了吗?
在今天的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通报中,很多网友对这个数据有疑问,为什么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9例,而武汉市为615例,大于全省的数据?是不是弄错了?
其实,大家仔细看可以发现,在各个市(州)的新增确诊病例中,有些是核减的,例如,荆门市核减107例。
我们按照如下公式计算了一下:
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每个市(州)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相加(如果是核减则为相减)
除武汉外,湖北各个市(州)的新增确诊病例总数为5+3+3+2=13
各个市(州)当天核减的确诊病例总数为5+5+5+13+15+16+16+31+66+107=279
所以,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15+13-279=349
说明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49例是正确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核减情况呢?
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第六版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确诊病例必须满足核酸检测阳性或基因测序高度同源的证据之一。
此前,按照第五版治疗方案,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新纳入确诊病例数,即疑似病例且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但是核酸检验阴性者,被划分为确诊病例。
现在,按照第六版诊疗方案,此前的“临床诊断”病例因不满足核酸检测阳性,不再划分为确诊病例,所以确诊病例核减了。
科长_4638381 [安徽,蚌埠网友]
湖北全省19日新增确诊病例349例,其中武汉市的新增确诊病倒为615例???什么数据什么意思???
凤凰网友 [云南网友]
别害人了,核酸才是假阴制造者
转载请注明:《CT不再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为什么?》
1767人参与136评论